必看雷电保护设备检查内容全攻略超实用关键要点在这里

 文章资讯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30 10:25:30

image

雨季的雷声总像一记警钟如果防雷装置“罢工”,轻则烧了电器,重则引发火灾甚至人员伤亡。作为一线检测或维护人员,我们要做的不是“背理论”,而是“盯着每个零件摸一遍、测一遍”,把隐患掐在萌芽里。接下来的内容,全是我跑了上百个现场总结的“动手指南”,你拿着就能直接查,不用再翻厚厚的规范。

先明确:你要查的“防雷装置”到底是哪几个部分?别漏了接闪器(避雷针、避雷带、避雷网)、引下线、接地装置、浪涌保护器(SPD)、等电位连接。这五个部分是“串联”的,一个坏了,整个防雷系统就废了。比如接闪器生锈断了,雷电引不下来;引下线松了,电流传不到接地;接地电阻大了,电流散不出去;SPD坏了,电压窜进设备;等电位没接,金属件之间的电位差能电到人。

接闪器:先看“有没有断”“锈没锈”“够不够高”
接闪器是“道防线”,要直接面对雷电,所以损耗最快。查的时候别偷懒,一定要爬上去(带好安全带!),用手摸、用眼睛瞄:
- 避雷针:看针尖有没有弯曲(大风或雷击会掰弯),镀锌层有没有脱落(露出里面的铁就是生锈前兆),焊接点有没有裂缝(比如避雷针和底座的焊接处,用螺丝刀刮一下,要是有粉屑掉下来,就是脱焊了)。还有,避雷针的高度能不能覆盖被保护物?简单办法:站在被保护建筑的屋顶,看避雷针顶端是不是比周围所有突出物(比如太阳能热水器、空调外机、广告牌)都高如果有东西比它高,那这个避雷针就是“摆设”,雷电会打在更高的物体上。
- 避雷带/网:沿着屋顶边缘走一遍,看有没有断裂(尤其是拐角处,热胀冷缩容易裂),固定卡子有没有掉(每1米左右一个卡子,掉了的话避雷带会松动),接头处有没有腐蚀(比如用螺栓连接的地方,有没有锈成“疙瘩”)。还要量间距:平屋顶的避雷带间距不能超过10米,坡屋顶不能超过15米用卷尺拉一下,超了就得加一段。
- 注意:金属屋面(比如彩钢瓦)能不能当接闪器?要看厚度彩钢瓦厚度≥0.5mm才能用,而且接缝处要焊接或用导电胶黏牢。要是厚度不够,或者接缝没连好,得额外装避雷带。

引下线:重点查“通不通”“有没有被挡”“锈没锈穿”
引下线是“电流通道”,要把接闪器引下来的雷电传到接地装置。查的时候沿着墙根走,从屋顶到地面:
- 看外观:有没有断裂(比如被装修砸断,或者被树枝戳破),镀锌层有没有鼓包、脱落(用手抠一下,要是能抠下一层锈皮,说明已经锈到里面了),固定螺栓有没有松(每2米一个固定点,松了的话引下线会晃,容易扯断)。
- 看路径:引下线能不能直接连到接地装置?有没有被其他物体“隔开”比如和电线绑在一起(会把雷电引到电线里),或者被广告牌、空调外机挡住(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引下线流到这些物体上,导致漏电)。还有,引下线能不能和建筑物的金属构件(比如阳台栏杆、楼梯扶手)连通?要用万用表测一下电阻电阻≤0.1欧姆才算连通,这样能扩大导电面积。
- 数数量:引下线够不够?民用建筑每根引下线的间距不能超过25米,工业建筑不能超过18米比如一栋100米长的楼,至少要4根引下线(100÷25=4),少了的话电流太集中,容易烧断。

接地装置:埋在地下的“隐患炸弹”,一定要测电阻
接地装置是“电流的终点”,要把雷电电流散到地下。最关键的指标是接地电阻值一般场所≤10欧姆,特殊场所(比如加油站、机房、医院)≤4欧姆。查的时候别光看地面的引出线,一定要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:
- 操作步骤(重点!):①把测试仪的三个探针(E、P、C)按照“直线排列”插在地上E极接接地体的引出线,P极在E极旁边20米,C极在P极旁边20米(也就是C极离E极40米);②把探针插紧(尤其是 clay土或者硬地,要插深一点,至少15cm);③开机,选择“接地电阻”模式,按“测试”键,等数值稳定了记下来。
- 其他检查:看接地体的引出线有没有锈穿(从地下出来的部分,用锤子敲一下,要是能敲碎,说明已经锈透了);有没有被破坏(比如附近有没有施工,挖掘机有没有挖断接地极);有没有和其他金属管道(比如水管、煤气管)连通?要是连通了,得用绝缘套管隔开,不然雷电会顺着水管传到家里。
- 电阻超标怎么办?快速整改法:①加接地极在原来的接地体旁边再打2-3根镀锌角钢(长2.5米,直径50mm),用扁钢焊接起来;②用降阻剂把降阻剂倒在接地极周围,能降低土壤电阻率;③换土壤把接地极周围的硬土换成松软的腐殖土,或者加一点盐(但盐会腐蚀接地极,只能临时用)。

SPD(浪涌保护器):室内设备的“最后一道门”,别等烧了才换
很多人以为“防雷是屋顶的事”,其实80%的设备损坏是因为感应雷雷电通过电线、网线传到设备里。SPD就是用来“挡”这个感应雷的,查的时候要逐个配电箱翻:
- 先看“装没装”:总配电箱(进户线那里)、分配电箱(比如每层的配电箱)、重要设备(比如服务器、空调、监控)的前端,都要装SPD。要是总配电箱没装,感应雷直接冲进家里,电视、冰箱全得烧。
- 再看“对不对”:①型号:标称放电电流(In)要够住宅用10kA-20kA,机房用20kA-40kA,看SPD上的标签(比如“10/350μs 20kA”就是标称放电电流20kA);②电压保护水平(Up):要≤设备的耐受电压比如电脑的耐受电压是2kV,SPD的Up就得≤2kV;③连接方式:要“并联”在电路里(不是串联!),进线端接相线和零线,出线端接接地。
- 然后查“好不好”:①状态灯:正常是绿色,红色或不亮就是坏了(赶紧换!);②接线:用螺丝刀拧一下端子,有没有松动(松动会发热,甚至烧起来);③导线:线径够不够?铜导线至少6平方毫米(比手机充电线粗一点),有没有氧化(线头发黑就是氧化了,要剪掉重新接);④过流保护:SPD前面有没有装熔断器或断路器?型号要匹配(比如SPD是20kA,熔断器就要用32A的),要是没装,SPD坏了会短路,烧配电箱。
- 注意:SPD有“寿命”,一般5-10年,就算灯是绿的,超过年限也要换比如2015年装的SPD,2025年必须换,别等坏了再换。

等电位连接:防止“电位差电人”,卫生间是重点
等电位连接是把建筑物里的所有金属件(比如水管、暖气管、金属门窗、卫生间的淋浴器)连在一起,让它们的电位一样,这样就算有雷电电流,也不会因为“电位差”电到人。查的时候重点盯这几个地方:
- 等电位端子箱:有没有被遮挡(比如被柜子挡住,或者锁起来)?打开看看里面的接线所有线都要接在端子排上,有没有脱落?有没有氧化(端子排发黑就是氧化了,要用砂纸打磨)?
- 卫生间:金属管道(比如水管、花洒软管)有没有和等电位端子箱连接?用铜鼻子或镀锌螺栓固定,不能用塑料扎带!还要用万用表测电阻金属管道和端子箱之间的电阻≤0.1欧姆才算合格。要是没接,洗澡的时候碰到水管,刚好有雷电电流,能电死人。
- 金属门窗:有没有和引下线或接地装置连接?比如铝合金窗户的边框,要用扁钢和引下线焊接起来(或者用导电胶黏牢),不然窗户会变成“带电体”,碰到就触电。

现场检测的“保命技巧”,别嫌麻烦
- 工具要带全:接地电阻测试仪(一定要校准,不然测出来的数值不准)、万用表(测电阻和电压)、螺丝刀(十字+一字,拧端子用)、卷尺(量间距和高度)、手电筒(照阴暗的地方,比如配电箱里面)、防锈剂(比如WD-40,碰到生锈的螺丝喷一下,好拧)、记录表格(要写清楚:位置、部件名称、问题描述、整改建议,比如“3号楼屋顶避雷带接头腐蚀,建议打磨后涂防锈漆”)。
- 安全:爬梯子要有人扶,穿绝缘鞋,戴绝缘手套;不要在雨天或雷暴天检测(会被雷打!);不要触碰带电的设备(比如配电箱里的电线,一定要先断电);高处作业要系安全带(屋顶的边沿很滑,踩空了会摔下来)。

常见问题的“10分钟整改法”,不用找工人
- 避雷针生锈:用砂纸打磨掉锈层,涂一层防锈漆(红色的),再涂一层银粉漆(银色的),能防腐蚀。
- 引下线松动:用膨胀螺栓或卡子重新固定,卡子间距2米,拧紧螺丝。
- SPD灯红了:直接买同型号的SPD替换关掉配电箱的电,把旧SPD的相线、零线、地线拆下来,接上新的,拧紧端子,开电试一下,灯变绿就行。
- 等电位端子箱线松了:把线重新插在端子排上,用螺丝刀拧紧,再用万用表测电阻,≤0.1欧姆就合格。
- 接地电阻超标:加1-2根接地极(镀锌角钢,长2.5米),用扁钢(宽25mm,厚4mm)焊接起来,埋在地下1.5米深,再测电阻,一般能降下来。

最后:检测不是“走过场”,是“保命单”
我见过太多教训:某小区的避雷带断了,打雷把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打炸了;某超市的SPD坏了,雷雨天烧了10台冰箱;某工厂的接地电阻超标,把车间的电机烧了,损失几十万。这些问题要是检测的时候查出来,花几百块就能解决,可很多人嫌麻烦,觉得“不会那么巧”可雷电从来不会“挑日子”。

检测完一定要写整改报告,把问题点列清楚,标上“紧急”“一般”“次要”:比如“SPD损坏”是紧急,要24小时内换;“避雷带生锈”是一般,要一周内处理;“引下线松动”是次要,要一个月内固定。还要定期复查:每半年查一次SPD,每年查一次接地电阻,雨季前全面查一遍别等雷声来了才想起要修。

防雷检测不是“技术活”,是“良心活”你多摸一遍、多测一次,就能多挡住一次危险。毕竟,所有的“安全”,都是“细节”堆出来的。